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文艺百花 艺术人生 查看内容

听音寻路——探索音乐的边界

2023-11-22 15:27| 查看: 24443| 评论: 0

今年11月15日,成都当代音乐周举办了青年作曲家专场音乐会,由中国-东盟当代乐团演奏。在音乐会中,我又欣赏到李浣的作品《彩之歌》。与去年的《墨与彩II》相比,作品运用了相似又不同的音乐素材,灵感同样来源于视觉抽象艺术。《彩之歌》的音乐材料去取之于德国现代派艺术家Gerhard Richter的作品《抽象画》。作曲家通过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类不同性质的乐器,创作了三种不同的织体语言,如线性和碎片形态。不同形态的织体摇曳穿插在长笛、提琴组和钢琴之间,通过现代乐器法如提琴的泛音,敲击钢琴琴弦和长笛气息音等探索新的音色音响,逐渐发展成为音色色块,探索着音乐的色彩边界,与Richter的《抽象画》中的色彩表达以及克莱因结构产生回应。

回想去年11月,同样在成都举行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由于疫情关系,研讨会和音乐会转为线上进行。通过这个机会,我有幸在线上平台欣赏国内三代不同年龄层面的现代音乐。50、60年代的作曲家音乐展现了成熟的作曲技术和个人沉稳的风格,对比之下,新一代青年作曲家的仍在探索新的音乐形态、作曲技术和表演形式。

在听了三场线上音乐会后,以时空的涟漪为主题的作品音乐会吸引了我的注意,唤起了听觉上的刺激。音乐会是由八首当代室内乐作品组成,在兼具可听性和观赏性的基础上凸显出令人遐想的魅力,体现了作曲家在探索当代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感悟。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青年旅英作曲家李浣的《墨与彩II》。这部作品的音乐灵感来自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在1959年以后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中国早期艺术家海外游学,汲取当下西方的文化艺术理念和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个人风格。《墨与彩II》运用了单簧管和大提琴滑音、泛音技巧,叠加钢琴现代演奏技巧 ,如 cluster音群和琴弦的拨奏、扫弦,产生了独特的音色晕染效果,与赵无极的画作形成了呼应。作品由北京当代音乐团演奏,年轻而富有经验的乐手很好地表达了作曲家通过音乐所想要呈现的内容音乐内容。

演出结束后,通过了解,得知作曲家李浣本科作曲师从于四川音乐学院原院长,作曲教授易柯先生,随后一直居住在英国学习和生活。欧洲悠久的音乐艺术历史和英国的多元的现代文化使李浣对自己的音乐风格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从音乐理论到艺术审美展现了新的想法并逐步寻找个人风格和音乐创新。从她个人的音乐介绍感知她对于多元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为之创作。在两次音乐会中的作品呈现中,我感受到作曲家对于音色和结构探索的执着。从单音到音群不断给人惊喜和联想,乐器之间也尝试打破音色的限制,相互衬托或者纠缠,试图在音乐结构上用音块创新。

作为青年一代活跃的作曲家,李浣有着广阔的阅历和全球化视野,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把中西音乐文化的精髓相结合。作为听众,我也十分期待之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音乐会,以及作曲家的音乐创新。(文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