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初中道法学科素养视阈下“政治认同”培育策略

2023-11-13 10:54| 发布者: 黎劲嵩| 查看: 31897| 评论: 0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其中“政治认同”是最基本、最本质的素养,它不仅影响和决定其他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家国情怀,有助于中学生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思政课堂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历史的落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思政教师责任重大,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习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学内容高度认同,做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讲得有底气,讲得透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教师在平常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例如上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前,就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学习铭记党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汲取前行的力量。课堂上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腾飞,成功举办冬奥会等伟大成就,制作成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感悟,教师对所讲内容信奉之,遵循之,笃行之,让学生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营造课堂氛围,厚植家国情怀

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在上《共圆中国梦》时,以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袁老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捂着眼睛抽泣,这让学生很受震撼。

中华优秀文化中有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展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上善于引用诗词或名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例如:在上《凝聚价值追求》时,谈到民族精神这一内容,就让学生思考:哪些诗句、名言、典故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这些诗句、名言、典故带给你什么感受?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浸润学生的心灵;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少年强则国强”等名言激励学生的责任担当。

三、有效链接时政,增强学生体验

  课堂上有效引入国内外时政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让学生收集一些时政案例、新闻素材,并尝试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在理解理论化、概念化的内容时,学生心中才会有具体的使用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从自己收集学习案例,运用学科知识分析案例,到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理念,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八年级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章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了解2023两会的会议议程,摘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关注两会热点。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进行合理的探究与思考,分析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学生再结合“2977名代表具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得到群众广泛认同等共同特点。”这一材料,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又例如,结合“2023年3月10,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一新闻,学生体会到“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四、开展主题教育,拓展培育途径

政治认同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知识点的学习,还可以有效的结合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辩论赛……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常常结合时事或借助国庆、“九一八”等日子,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今年的5月,结合“四川省廉政教育进校园”的契机,为学生上了一堂思政微课《清风化雨,廉润我心》。这堂课以“古人诗词中的清廉,老一辈革命家的清廉,怎样做清廉的人”为思路进行设计。微课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悟“廉”诗,通过诗句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的高洁品质;二是润“廉”心,学生观看视频《吴玉章:一个教育家的清廉本色》,进一步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洁操守:一心为国、公私分明;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三是继“廉”行。作为吴玉章故乡的当代中学生又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清廉本色,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从吴玉章对青年人的告诫中体会责任与担当,并传承清廉本色,担负时代使命。

二十大召开之际,在线上线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二十大 共筑强国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获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一至好评。“手机管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一直是学生和家长有争议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唇枪舌战辨真知,学生各抒己见,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聆听别人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效解决亲子矛盾。

  总而言之,课本上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突击进行记忆和学习,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步形成的过程;核心素养也不是能够通过考试成绩反应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增强自身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政治站位,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润物无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共鸣,涵养家国情怀同时,借助时政案例,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增强教学的思想性,提升育人价值;最后延伸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有新的认识,从而锻造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学科素养,回答时代之问。(单位:自贡市富顺县北湖实验学校、富顺县教育和体育局 作者:蒲燕、张义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热门阅读
今日人气
昨日人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