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道德楷模 嘉言懿行 查看内容

梁春平:把青春献给大自然

2023-4-4 10:58| 查看: 7889| 评论: 0

梁春平,男,汉族,1978年2月出生,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的巡护员。梁春平于1997年毕业后,选择子承父业到王朗保护区工作,是王朗监测工作初始的创业者。在25年的野外工作中,他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参加野外巡护和监测。梁春平先后参与中科院大熊猫重点区域调查、全国第三次调查全国第四次调查、北京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在王朗科研项目。从2020年开始负责王朗秘境之眼红外相机项目,王朗野生动物在央视一套5次播出,取得重大宣传效应,展现了四川的保护成效,为四川保护增光添彩。曾获得2011-201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普查队第一名、2021年“四川最佳巡护团队奖”、2022年“四川最美巡护员”等荣誉。

梁春平为来访小朋友们做自然解说

1997年,梁春平正式开始了保护区的工作。历经风霜,这个年近不惑的中年人,对这份工作也有了自己更为深刻的认识,由当初的新鲜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痛苦与快乐并存了。梁春平告诉笔者,痛苦主要源于身体。梁春平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在夏天,不论是下雨还是天晴,出门不到一公里路,身上连内衣都要打湿,基本上一天时间都是穿湿衣服。而在冬天,到处是积雪覆盖,很多路段结有厚厚的一层冰,稍不注意就掉下悬崖。每人平均每年要步行2000多公里的山路,对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地带,而且是在原始森林里,这样的一段路相当于平地10000公里。每年冬天,每次巡山先是一身汗,一停下来汗水就要结冰,每个人都要遭遇冰火两重天,很多人都患有关节炎,同时还要提防野兽的出现。在王朗自然保护区,他和队友需要对区内20多条相对固定的路线进行巡护,每年至少要走四次,总监测里程达280多公里。而这一路上,风吹、日晒、雨淋、淌水、摔跤都是常事儿。在他看来,这也说不上委屈,因为跑野外就没有不绊跤的。与痛苦并存的快乐,对梁春平来说则来自于这大森林里丰富的宝藏。所有的动植物都让他痴迷。2006年,保护区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丰富监测内容,将两栖爬行动物纳入了监测范围。而此时,区内并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好学的梁春平主动报名并争取到了前往成都生物所进行系统学习的机会。突然之间有一个新的事物出现,并且让他有机会去尝试一下,重新再多学习一点,多认识一些,这也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他还克服了自己的一个大障碍——对蛇的恐惧。

梁春平日常巡护、监测工作照

为了维护王朗保护区这片净土,他和保护区的同事们在巡山和野外监测的同时,还配合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在王朗开展科研工作。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和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的技术培训下,梁春平初步掌握了一些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知识。在工作中,他先后参与保护区科研监测与科研合作项目几十余个,连续不间断主导实施“王朗两栖爬行类动物监测”17年。如今,在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种类已经达到了八类,而梁春平也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成了保护区小有名气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专家”,梁春平说,既然在做这份工作,当然是希望把它做得更好更出色 ,对父亲也是一个交代、一个承诺。

梁春平与同事们维护巡护道路

2020年他负责王朗秘境之眼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以来,王朗野生动物视频多次在央视多个频道、四川电视台等播出,向公众展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工作成效,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几年以来,为了帮助居住在保护区周边的藏族群众寻找致富道路,梁春平和同事们联系了高校专家教授,为当地群众引进3000多株花椒树和品种优良的蜜蜂,现在,很多人在种植花椒、养殖蜜蜂等方面有了收入,进山偷猎、挖药材的现象明显减少,“处理和平衡好人与生态的问题,让人感到欣慰”

巡护员是一门“一专多能”的职业,除了能高质量完成野外监测巡护任务外,梁春平平时还扮演着王朗自然教育导师、王朗电站维修工、王朗电力保障员、王朗电焊工、王朗养路工、王朗救灾员等多种角色,“踏实认真”是所有到王朗的科学家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平武县文明办供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