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思享库 思享会 查看内容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索

2024-8-15 11:04| 查看: 7310| 评论: 0|来自: 精神文明报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高校是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肩负起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职责,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责任感。将文化自信培育工作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的路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优化课程内容,系统导入文化元素

系统梳理文化资源。高校应成立“文化自信”专项工作组,组织思政教学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起系统整理文化资源的责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三大板块,开展文化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梳理文化资源时,需要明确梳理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确定被纳入资源库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以及评价和分类这些文化元素的具体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

多层次分类和应用文化元素。根据思政课实施要求、学生专业特征等,根据普遍性文化资源和特定领域文化资源,对所收集的中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可以作为基础文化元素供所有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而在面向某个专业、某个学科的思政课中,教师则需要选择导入适合该专业领域的特定文化内容,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在金融系专业的思政课中,教师可以导入中国古代金融史、红色时期金融发展史,以及现代化进程中资本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内容,以史为镜,全面地展现中国金融发展史。

编写特色文化教材。组织优秀思政教师和文化专家,共同编撰中国特色文化教辅类教材,以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为核心,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华文化的内涵、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体现。思政教师既可以利用该教材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学生也可以将该教材作为自学材料。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文化内化于心

积极应用新媒体教学技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传播文化元素。思政课教师应积极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将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资源融入文化元素。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和重要事件,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内涵。此外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与中华文化有关的纪录片、影视剧、动漫等片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文化元素。如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开展互动式教学。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主题,如“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活的影响”等,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经验,阐述自身对主题的看法。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性观点,从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如“在现代教育中是否应传承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分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资料、明确论点、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加深了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开拓育人基地,以实践促文化自信

建设校内文化基地。高校应充分依托校内的丰富资源,创建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场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环境。校内文化基地不仅可以作为思政课实施的第二课堂,还可以通过环境育人路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高校依托校史资源建设校史馆、校友馆,通过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杰出校友的事迹,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以校园文化浸染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高校图书馆则可以依托文化资源,在馆内建设文化体验馆,并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不同的文化体验专区,集中展示中华文化。同时,通过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的平台,使学生在观展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开拓校外文化基地。高校可以与文化机构、历史遗址和地方政府展开合作,打造长期的中华文化实践基地,并将其作为思政课实施的第三课堂。高校与社区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展开合作,建立校外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发展现状,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并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高校还可以与革命老区展开合作,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长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并组织学生定期前往参观革命旧址、听取革命故事、参与志愿服务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传承意识。高校还可以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文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将文化认知与技能转为社会服务的平台,通过文化行业的实习和实践,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信心。(作者: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杨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