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准则,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斐然,绿色发展成为梧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年1至5月,梧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0%,比自治区考核目标高1.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4.5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6项监测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未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西江干流、义昌江、东安江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全部完成,全市11个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考核面水质优良比例常年保持100%,西江干流梧州段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标准。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是梧州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的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 “天常蓝”——梧州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市环委办各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启动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积极应对污染天气;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首创城市道路扬尘综合治理“红黑榜”督导通报工作机制;联防联控,建成广西首批西江流域船舶尾气排放遥感监测项目,逐步形成“车、机械、船”三位一体遥感监测体系;深入实施减排工程,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四五”总体减排任务。 “水常清”——梧州市积极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转型。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水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监督等市直部门联合梧州海事局,共同联合组建“西江生态党建联盟”,推出“有偿加油+免费收污”模式,有效疏通了船舶生活污水的接收和处置渠道,并超额完成“十四五”氨氮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为促进渔业生态资源修复,梧州市建成广西内河最大人工鱼巢聚集地。 “土常净”——梧州市成功打造区域性的集项目建设、运营、环保技术及装备研发于一体的危险废弃物综合技术处置中心;率先在全区开展全域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工作,开展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2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19.7%,实现跨越式提升。 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笔者走进岑溪市筋竹镇月六屯,只见村舍小道宽敞平坦,农户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相映。 今年,筋竹镇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月六屯作为筋竹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完善“一河两岸”、月六特色田园观光区等游玩景点,成功转型为精品示范性村庄。“家在景区里,出门看美景,居家闻花香”,如此新鲜的体验让村民赞不绝口。 这是梧州市稳步推进生态系统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梧州市扎实推进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实施“生态修复+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自治区级生态县4个、自治区级生态镇44个,4镇26村获得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称号。 同时,梧州市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为切入点,以推动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为契机,实施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重大工程核心区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保护修复和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推进城市宜居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城市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建设口袋公园,加强苍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提升,打造市民休闲打卡胜地。截至目前,梧州市已拥有1个自然保护区、2个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和6个国家森林公园。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没想到,我们平时扔掉的垃圾是这样被科学处理的,这让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有了更形象的认识。”近日,一批市民走进位于梧州静脉产业园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边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一边参观环保科普走廊、中控室和垃圾吊操作室,直观了解生活垃圾卸料、焚烧、发电的全过程。 把梧州生态环保故事讲好,才能让更多市民自觉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据悉,广西梧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梧州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梧州粤海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和梧州市梧源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吸引了不少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社区居民前往参观,社会宣传效果明显。近年来,市生态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多次走进社区、校园、企业、乡村进行环保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 跋山涉水,步履不歇;山高水长,初心未改。今后,梧州市将继续扎实推进美丽梧州建设,以更高站位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梧州新篇章。(黄子萃 蒋国栋 刘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