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背街小巷整洁有序、“三无小区”华丽蝶变、街坊邻里文明礼让、志愿服务随处可见……今日的北海,以文明为帆,外增“颜值”、内练“气质”,向美而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以高位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高规格布局、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高频次督查、高标准要求,全力以赴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小区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管理秩序提升等“十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市民在创建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城市向“品质北海 魅力北海”迈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 用心用情办实事 群众“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 几把椅子、一张圆桌,干部和群众促膝围坐,群众说、干部听……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这一画面成为新常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各责任单位广听民意、多措并举,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走进华通公寓,公示栏内张贴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解决一览表,每周的民生问题、处置情况一目了然。据介绍,围绕包保小区居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推行“日接收、周落地、月办结”工作制度,并实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服务内容落地落细落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日常考核挂钩,发挥红黑榜作用,对存在对居民诉求置之不理、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及处置不当而造成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扎实开展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 在工作推进中,部分单位探索形成了常态工作机制,做到“民之所忧”常念、“民之所盼”笃行。比如,市委组织部建立“解民忧、聚民心、集民智”“三民创文明”结对联系机制,安排部机关党员结对包干小区11栋楼的242户居民,并推行“月联系、季走访、年慰问”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与结对户做朋友、话家常,及时了解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实行“网格化”分工负责制,采取“白+黑”“错时制”“交朋友”“话家常”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 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心事、化解群众心结,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创建责任单位的自觉行动,为民创建蔚然成风。 ◆ 小区旧貌换新颜 居民生活更舒心 走进向东里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洁白的墙面、美观的公益广告和摆放有序的车辆。创建冲锋号吹响后,施划停车位、安装充电桩、整治“飞线”、打扫楼道、粉刷墙面……在责任单位推动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口中的“垃圾场”变成了宜居家园。 像向东里小区一样“蝶变”的小区还有很多。据介绍,北海市把小区提升改造作为惠民生聚民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2023年投入6360万元改造359个“三无小区”和277个物业小区。 在改造过程中,如何改出成效、改到群众心坎里,成为了工作重点。海城区将辖区51个村(社区)划分为469个网格,将27名处级领导和63家单位的创建责任下沉村(社区),实行网格单位和社区创建责任、问题认领、督查问效等双向同责机制。银海区重点对“三无小区”、重点物业小区、主次干道实行网格化管理,聚焦小区基础设施、便民设施改造,将工作任务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改造中,网格长、网格员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意调查员、改造监督员和管理员。 党建引领,凝聚起社会共治的合力。小区内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踊跃担任楼栋长,搭建起联系社区和居民的桥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解忧超市”,全方位收集居民“急难愁盼”,打通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范畴,探索“红色物业”,建成“红旗小区”54个,创建11个自治区城市居民小区星级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 北海市将“共同缔造”的理念贯穿全程,采取小区夜谈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征集居民意见,形成“一小区一方案”,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 打好宣传牌 创建氛围浓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北海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高密度、多层次的创建宣传工作,形成持续集中、声势强大的浓厚宣传氛围,构建起“全民关心、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借鉴杭州市、宁波市等文明城市先进宣传工作经验,将外出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按照“提质减量”的原则,对全市公益广告设置进行优化,注重原创性公益广告运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与北海城市风貌相融合、市民群众易接受的公益广告,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评选出优秀宣传口号20条、平面作品8个、视频作品8个,打造北海创建“专属标签”;评选出的作品运用到主次干道的手绘文化墙、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墙、景观立牌和特色灯杆道旗公益广告,致力做到“一街一内容、一巷一元素、一单位一亮点”。 此外,建筑围挡作为城市风貌的“一扇窗”,推动全市建筑工地围挡、私人住宅围挡和城建临时围挡的责任单位开展全面治理,统一采用坚固耐用、质量好且美观的材质,覆盖仿照绿草皮,布设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形成一道道城市文明的风景线。 海滩上,志愿者地毯式清理垃圾;社区内,义诊活动深受居民欢迎;路口处,志愿者维护秩序文明……流动的“红马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北海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创建有我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行动,打造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设计了“遵秩序 守文明”等10个具有北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普法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领域。目前,全市发展志愿者队伍3530支,注册志愿者39万余名,每年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1.9万余场次;建成4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达53.54万场。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