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思享库 风向标 查看内容

新时代乡村文明之“美”的三维构建

2023-7-20 14:21| 查看: 15627| 评论: 0|来自: 精神文明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同时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立足新时代,应着力内在的“人性之美”、外在的“生态之美”以及潜在的“产业之美”这三个维度,对现代化乡村文明之“美”加以审视与建构。

聚焦汇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彰显现代化农村“人性之美”

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关键在于在农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传播真善美,让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在农村落地生根,积极引导群众树善心、办善事、行善举,切实以“人性之美”阐释农村“大爱之美”。

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新风尚。要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村节俭治丧、生态安葬,切实破除封建迷信、酗酒斗酒等不良风气,以及整治“脏乱差”“黄赌毒”等问题,让现代文明乡风根植于民心并蔚然成风。二要发挥好先进人物、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言传与身教给村民以思想和行为引领。要挖掘农村孝老敬亲、爱岗敬业、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婆媳”“最美乡村医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领和汇集农村向上向善、至真至美的道德力量。三要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一方面,要发挥“村规民约”凝聚民心的功能,提升群众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公序良俗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普法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效,脱离实际、蜻蜓点水的情形,要结合农村农民实际,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增强农村法治宣传效果。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提升,推进现代化农村“生态之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现代化的直接显现。在新形势下,要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人居环境的“生态之美”,促进农村人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一要激发农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农村环境要得到有效治理、长效治理,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与内生动力是关键。要着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功能,既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也要注重深入群众,调动群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家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着力转变“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动力转换。二要推进人居环境提升重点环节的综合整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农村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农村环境卫生发生巨大改善。但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与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少边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待相比,农村环境还有一定差距。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生活污水的源头排放、环境绿化美化的全面提升、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改厨改厕全面普及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三要完善农村环境治理长效巩固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生活污水减排、垃圾分类转运、源头管控、监督管理、长效保洁、奖惩激励等机制体制,切实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聚焦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持续优化,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之美”

要结合现代农村的发展实际和特点,着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深度发展,切实以农村“产业之美”增添农村现代文明的“活力之美”。

一是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产业特色化是品牌塑造的重要前提,亦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处理农村“土特产”问题上,决不能简单照搬照套,要按照“一村一品”理念,因地制宜深挖农村别具地域风情、地理标识、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等内涵的特色产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竞争优势,以产业发展的差异化思维,提升本土产业的品牌化和特色化。二是用好“科技赋能”这一驱动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升科技含量,是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前提。既要充分依托科技赋能产品改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和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第三,激活“产业人才”这一关键点。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缺少产业人才的支撑,农村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将难以维系。要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既要主动“走出去”把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请进来”,也要注重本土产业平台建设,依托产业支撑打造一支懂农村、会农业、懂市场、善经营的本土化产业人才。

马金娟  蒋梅玲作者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2023年度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治理与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023KY1339)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