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道德楷模 榜样大家看 查看内容

“中国好人”汪开宽: 坚守小岛33年 用青春点亮希望

2022-9-20 14:13| 查看: 8367| 评论: 0|来自: 精神文明报

8月31日,汪开宽正忙碌地为新学期三年级的语文课程备课。“明天就要正式开学了,虽然学生不多,但备课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忙着这个。”去年秋天,汪开宽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庙赵小学教书,而在这之前,他一直坚守在距离庙赵小学10公里左右的一座小岛上,直到岛上的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完成历史使命。

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位于运漕镇新海村河北自然村,这是一个面积1.1平方公里的江心小岛,四周被裕溪河水环绕,距离集镇12公里。因为环境艰苦、交通不便,谁都不愿到岛上教书,只有一名老师例外,那就是汪开宽。1988年,在村支书的动员下,18岁的汪开宽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这一待就是整整33年。

说起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33年的点点滴滴在汪开宽的眼前徐徐展开……

当时,学校几乎没有基础教学设施,90多平方米的砖木瓦房,中间用芦席隔成了几间教室,没有水、电,甚至连黑板和大门都没有,更不用说桌椅。“刚来的时候,我去买了一块三合板,用墨汁刷成黑色,挂在墙上凑合当黑板用。由于黑板不平整,每次写字时,得一手按着,一手书写。”说起当时的情景,汪开宽记忆犹新。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退汪开宽。没有水,他就每天从家里烧好开水带来;没有电,遇到阴雨天,他自费买来蜡烛;没有乐器,他将歌词写在黑板上,教学生们唱歌;没有人接送学生,他就主动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汪开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爱护有加。

时光流逝,原来的几间教室渐渐成了危房。2002年,村里合力建了三间平房,将教学点搬至新址。“大家省吃俭用,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出钱来,给孩子们添置了桌椅。”汪开宽回忆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慢慢地,学校通了电、建了简易厕所、加了围栏、有了活动场地,条件越来越好。

“这些年有想过离开吗?”面对笔者的提问,汪开宽回答得坚定。“如果我走了,孩子们可怎么办啊?孩子们需要我,我更舍不得孩子们。”因此,即便多次有其他学校的校长看中他的业务能力,想将他调到条件好的小学,他都一一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汪开宽告诉笔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他第一次带小学毕业班。当时,一个老师带9个娃,什么科目都得教,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他的挑战。为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他铆足了劲,白天黑夜,一门心思全部扑在了教学上。次年,当地有200多个小学生参加小升初考试,他带的9个学生中有3人的成绩排进了前十名。

这些年,在汪开宽的教导下,先后有300多名小岛上的孩子通过求学走向广阔世界。从最多的时候一个班级有20多名学生,到最少的时候,一个班只有两人,汪开宽始终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成为照耀小岛的烛光。直到去年夏天,教学点已无学生,他才回到镇上的庙赵小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汪开宽看来,教育从来不是单纯的传播知识,而是以身作则的教化感染。“未来,无论我在哪里教书,都会尽职尽责。”他说,这是他的使命,更是他的责任。(任德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