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文明创建 讲树活动 查看内容

湖南省涟源市“三聚力”推深做实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

2024-5-23 17:09| 查看: 3169| 评论: 0

屋场会开展乡风文明宣讲

“以前住村里办喜事爱攀比,总怕哪里做不到位,失了面子,自从易扶点有了红白理事会,家家户户按规章办事,避免了攀比,也减少了铺张浪费。”涟源市古塘乡新城社区居民吴长青谈起社区的红白理事会由衷夸赞。

婚丧事宜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背后却最能体现乡风文明。近年来,涟源市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推深做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德治教育、典型引路,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聚力制度完善,激发乡风文明“新动能”

理顺体制机制,出台《涟源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五年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形成市委统筹、部门指导、镇村落实的齐抓共管推进模式。全市506个村(社区)均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了监督和奖惩机制,充实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陋习写入禁止性规定,并因地制宜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补充完善到村规民约中,确保“规到点子”“约到要害”。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修)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喜事礼金数额、宴席规模、宴请范围、办事期限提出倡导性标准,明确操办上限。伏口镇胡家坪村、三甲乡新玉峰村获得湖南省第二届“优秀村规民约”。

聚力德治教育,凝聚乡风文明“新合力”

创作婚俗改革情景剧“我就这样嫁给你”,参加湖南省结婚登记颁证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开展“推进移风易俗、争做文明市民”婚俗改革座谈会,人人建言献策,为涟源市婚俗改革汇聚智慧和力量,推进全市移风易俗进程。向新人发放婚事新办倡议书,并在结婚大厅设立“为爱减负、婚事新办”承诺签名墙,引导新人做出承诺并签名,在湄江风景区设立户外颁证点,让婚姻颁证文化遍布城乡。定期对绿色殡葬开展流动宣传,发放殡葬改革政策宣传手册、倡议书3万余份,以新闻报道、实地采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我们的节日”活动。运用“屋场会”群众工作法深入村、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志愿主题宣讲2000余场次。开展“严厉打击拐卖、性侵、电诈犯罪、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家教伴成长 协同育新人”“家风无声 传承有道”等家庭教育讲座50余场次。湖泉、高新区等乡镇成立“红色娘子军”服务队,为当地新人提供喜庆又节俭的婚庆志愿服务,切实引领乡风民风淳起来。

聚力典型引路,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立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党纪政纪,全市党员干部带好头、做表率,深入开展清廉系列创建专项行动并设立举报热线,设立“道德红黑榜”“乡贤榜”,褒扬文明新风、反对不文明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推行“党建+”模式,开展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畴,每年评选30个左右的乡风文明示范村,由市财政按5万元/个的标准实行奖补为示范创建提供坚强保障。七星街镇石珠岭村打造乡村公园,创建“有一种幸福叫公园就在家门口”模式;三甲乡玉峰社区打造婚俗文化长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湄江镇朱岩社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模式。杨市镇东园村、茅塘镇石门村、古塘新城社区推行公益银行户主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垃圾分类、遵规守约、志愿服务等纳入公益银行进行积分管理和奖励,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文明单位与乡村学校、文明实践所、站、点结对共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吴业平 贺浪 张拥军 梁伦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