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精神文明网 看首页 志愿服务 志愿者风采 查看内容

山东济宁兖州区:“六化”模式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2022-10-11 09:55| 查看: 8149| 评论: 0|来自: 精神文明报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工作要求,把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动队伍全域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载体基地化、活动经常化、项目品牌化“六化”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队伍全域化,“全城志愿”氛围浓厚。2012年4月,兖州区志愿者协会成立,2014年7月,协会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9年10月,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中央文明委纳入全国试点以来,形成了以文明办为主导、以文明单位为骨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组建了区志愿服务总队、10支镇(街道)及17支职能部门志愿服务中队、344支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37支常态化骨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在村(社区)实践站推行“3+N”模式,即必须有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五为”3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文化活动、非遗传承、红白喜事帮办等N支志愿服务队伍。1395名文明实践家庭站站长、522名实践站“五老”热心人、364名文明实践所(站)“专管员”全部纳入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在“端信云”APP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9.8万人,每5.3个兖州市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全城志愿”成为兖州文明城市的亮丽风景。

管理专业化,满足群众个性需求。兖州区在新时代理论宣讲队伍管理、阵地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运行上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满足群众个性需求。组织培训了119名“乡音宣讲员”轮流到新时代文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行理论宣讲,满足群众的分众化需求。按照专人管理的原则,对全区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完成“专管员”配备。今年以来区中心组织两次专业培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全面达到会管理、会宣讲、会组织活动、会帮办群众“四会专管员”标准。

服务精准化,提高志愿服务效率。以为老服务、为小服务、为困难群体服务、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服务为重要抓手,利用“支部联村、党员联户”和民意“五”来听载体,开展志愿服务需求征集大走访活动,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将群众需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建立了济宁市首个《志愿服务项目总库》,将155个项目纳入其中,并精准提炼出73个“五为”文明实践重点项目,按月编排活动配当表,利用“端信云”APP平台公开向全社会推送,供群众点单,真正实现了让志愿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跑。截至8月份已推送项目1200余项。

载体基地化,志愿服务更便利。以群众满不满意、方不方便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标准,着力打造了城乡居民“15分钟志愿服务圈”,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陵公园、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纳入“15分钟志愿服务圈”范围,打造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群众志愿服务综合体,做到基地有标识、场地有规模、管理有制度、活动有项目,真正做到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去处,志愿服务有场所。

活动常态化,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统一组织和督导各镇街文明实践所、站制定志愿服务计划表、明确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次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量化、督导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独居老人生活不便的问题,重点开展的“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项目,由医疗、义剪、保洁、心理咨询志愿者组成服务队,每周定期到困难老人家中开展敲门行动,开展卫生清理、情感陪护等志愿活动,既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又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项目品牌化,辐射带动文明实践走深向实。实行“三堂制”,即开设“蒲公英夜堂”解决群众听宣讲、学习娱乐提升素质问题;开办“幸福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办起“雏鹰课堂”解决留守儿童作业辅导,假期托管问题。以“蒲公英夜堂”为总品牌,孵化衍生出“黄手环”“健康美德新风堂”“五彩讲堂”“乡音宣讲队”等28个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开展活动4700余次,累计受益群众12.2万人。山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